建立統一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是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政府職能轉變、預防腐敗問題發生的重要舉措,也是貫徹落實我省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舉措實施規劃(2014—2020年)的一項重要改革任務。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各有關部門大力配合,我省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通過管理體制創新、運行機制創新、監管模式創新、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初步探索建立起了“體制改革合法化、運行機制流程化、監管監督立體化、制度體系規范化、科技支撐信息化”的“河北模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市場主體以及全國同行的廣泛認可和贊譽。省公共資源交易監督辦公室成為全國第一個經中央編辦批準成立的公共資源交易綜合監督管理機構,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也是為數不多的實現進場項目全覆蓋的統一交易平臺。
以實現管辦分離為重點,創新公共資源交易監管體制
建立統一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理順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體制,根本上是要通過深化改革和制度創新,把公共資源交易的操作環節從行業主管部門中剝離出來,切實實現“管辦分離”,促進公共資源由行政配置向市場配置轉變,由管理、操作一體向管辦分離轉變,由分散市場交易向集中市場交易轉變,真正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在市場建設中我省始終遵循“政府主導、管辦分離、集中交易、規范運行、部門監管、行政監察”的總體思路,堅持以深化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體制改革為主線,建立起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體制,真正實現了將公共資源交易的操作環節從行業主管部門中剝離出來、“管辦分離”的目標要求。一是創新管理體制。按照“一委一辦一中心”模式,成立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委員會,主要職能是行使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重大事項的領導、決策權;成立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監督辦公室,主要職能是對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建設進行指導、協調和監督;成立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要職能是為省本級公共資源交易活動提供場所、設施和服務。二是整合分散平臺。為便于資源共享和市場監管,堅持邊破邊立、集中整合,將省級政府采購中心、省產權交易中心、省股權托管登記中心及石家莊股權交易所、河北環境能源交易所、河北金融資產交易所等各專業交易平臺,以及交易場所、人員、編制和職能,進行成建制的整體劃轉,組建全新的統一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變分散市場為集中市場,通過整合出效率,通過整合促發展。三是統一進場交易。按照“應進必進,能進全進”原則,大力推進公共資源項目進場交易。第一批公共資源進場交易項目包括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政府采購、國有產權交易、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出讓、涉訴資產轉讓等。同時按照成熟一批進場一批的原則,將逐步推進醫療器械和藥品采購項目以及林權等其他類公共資源交易項目的進場交易,最終實現“平臺外無交易”。
以流程化管理為核心,創新市場運行機制
為杜絕暗箱操作,有效減少人為干預和操縱,避免“變分散腐敗為集中腐敗”問題的發生,必須改變以往以“業務類型”為中心的操作流程。以“統一規范、廉潔高效”為導向,提出“流程化管理”核心理念,創建了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運行新機制。一是整合交易共性節點,創新流程化管理機制。在遵循現定法律法規規定程序的基礎上,通過整合共性節點、優化業務流程,提出分段式“流程化管理”新機制。在交易中心,按照工作流程,設置相對獨立、相互制衡的業務管理單元,即按照交易“受理、組織、評審、見證”四個環節,分段設置內設處室,每個內部處室建立嚴格的業務審核與責任追究制度。與之相對應,在交易監督辦設置了市場監督處,實現操作和監督的分離;同時,省交易監督辦的電子監察室與省監察廳派駐機構合署辦公,進一步增強了監督的權威性。這種從以“業務類型”為中心向以“流程管理”為主線轉變的運行機制,能夠有效實施交易環節分段式物理隔離,實現交易過程的可控、可管、可追溯,從而最大程度地減少人為干預和操縱,遏制暗箱操作問題的發生。二是統一交易規則,提高規范運作水平。嚴格按照省政府辦公廳出臺的指導性意見,明確規定市場交易“八統一”規則,即統一交易受理登記;統一信息發布、咨詢;統一時間場所安排;統一專家抽取;統一發放中標(成交)通知;統一費用收取退付;統一交易資料保存;統一電子監察監控。
以強化監管為重點,打造立體監督體系
把公共資源的交易環節從行業主管部門拿出來之后,對公共資源交易的監督不是減弱了,而是增強了。我省在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建設進程中,按照“權責明晰、配合有力、監督有效”的要求,著力構建行業部門行政監管、專門機構綜合監督、監察機關行政監察、財政部門資金監管、審計部門審計監督、市場主體民主監督、新聞媒體輿論監督的“全方位、立體化”的監管體系,確保監督范圍不留死角,監督對象不留盲區。各級招標投標行政監督、財政、國土資源、國有資產管理等部門負責對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的審批核準備案、交易過程、履約實施等環節進行全過程監督,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監督管理機構協調、指導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建設和監督工作,負責對交易中心(市場)進行管理,規范平臺運行服務。加強執法工作協調,健全行政監督部門與監察、審計部門協作配合機制,嚴肅查處領導干部利用職權違規干預和插手公共資源交易的腐敗案件。審計部門加強了對公共資源交易及平臺運行的審計監督。
以構建標準化體系為保障,加快推進制度建設
公共資源交易市場作為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創新事中事后監管,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重大改革舉措,其目的就是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消除權力尋租的空間。我省從籌建伊始就始終堅持制度為先,以制度管人管事的宗旨。一是制定出臺規范市場交易的相關制度規定。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了《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監督管理辦法》、《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市場運行規則》和《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目錄(第一批)》,省質監局制定出臺了《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建設地方標準》,省交易監督辦經省政府批準制定了《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信息發布暫行辦法》、《投標保證金代收代退暫行規定》等指導規范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工作有關制度規定10余項,先后出臺了《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國有產權交易》、《礦業權出讓》、《政府采購項目》等七項交易流程,用法律法規和深化改革的要求規范交易活動。二是狠抓內部管理規范。按照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和管理模式,從提高工作效能和依法行事入手,推進標準化建設,建立起科學、系統、完整的內部管理制度體系,制定了《公共資源交易工作人員守則》、《開標程序》、《評標室管理規定》等十多項內部管理制度,保證了交易市場運行有章可循,有規可依。三是認真貫徹國務院63號文件精神。省公共資源交易監督辦公室與省發展改革委共同起草了我省《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實施方案》,已通過省政府常務會議和省委深改辦會議審議,現已呈報省政府辦公廳正在印發。
以信息化技術為支撐,構建公共資源交易綜合信息平臺
我省始終把運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依托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建設全省統一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平臺,作為提升我省公共資源交易市場整體建設水平的一項重要舉措。按照功能完備、規范高效、安全穩定、監管有力和資源共享的要求,著力構建“兩網四平臺、三十個業務系統”(即“內網、外網”和“公共服務平臺、交易管理平臺、監督監察平臺、內控管理平臺”),實現全行業區域統一、貫通各個交易項目、終端覆蓋市縣的全省公共資源交易綜合信息服務平臺。通過將交易運行的分段式規則與操作程序融入到計算機程序中,實現網上注冊、動態管理、專家自動抽取與語音通知、招標文件文書格式化、數據自動生成、暗標評審、運程評標、計算機輔助評標等功能,在監督上實施全程監控、風險自動報警等,確保交易的公正公開公平。
截至今年10月,省級交易平臺共完成各類公共資源交易項目1526個,交易額306.46億元,節約財政資金4.89億元,配置資產額428億元,融資183億元。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建設取得了喜人成績,也摸索出一些河北經驗,但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我們堅信,有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有各級各部門的積極配合,有社會各界、市場主體和廣大群眾的大力支持,我省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建設工作必將在建立統一規范交易平臺、健全交易規則體系、完善交易運行和監督機制等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也必將在服務市場主體、激發市場活力、高效配置資源,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方面,取得新的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