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長遠 科學部署電子招標投標戰略
——記宜賓市電子招標投標試點工作
【編者按】宜賓市是首家國家電子招標投標試點地級城市。一直以來,堅持將全面推行公共資源交易電子化交易作為一項推動宜賓經濟社會發展和政治社會生態建設的有效抓手,勇于嘗試和探索,并做出了驕人的成績。2016年10月,宜賓市公共資源電子化交易平臺還與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成功對接并持續進行數據交互。
宜賓市致力于將電子化交易打造成一張城市名片,在被確定為國家電子招標投標試點之后,積極轉換政府職能,以完善的頂層設計、堅實的制度保障和與時俱進的技術創新,不斷推進電子招標投標試點工作。
一、將制度作為一把標尺
【宜賓市建立了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制度保障,通過“互聯網+交易”模式進行深度整合,有效降低交易各方主體的運行成本,并減少人為干擾。】
宜賓市全面扎緊公共資源交易制度的籠子。先后制發10個政策文件,全面整合工程建設、國有產權交易等多個公共資源交易職能,有序整合各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同時,宜賓市還不斷建立完善公共資源交易流程化管理模式,堅持推行公共資源交易流程化管理,建立健全一系列運行管理制度,進一步健全完善了公共資源交易制度體系。
據悉,宜賓市還不斷建立完善政務服務中心與公共資源中心、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合署辦公、一體化運行模式,有效整合資源,實行“三心合一”,精簡效能,高效運行。
其實,要將原本條塊分割、分散管理的類別全部納進一個總系統,是極大地挑戰。據《四川日報》報道:“大到行業屬性、監督環節不同,小到招標文件的格式差異等,內容多環節多。為了讓企業從第一個環節就能感受到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的專業度與陽光透明,宜賓將96類項目全部按‘應進必進’原則,納入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集中統一交易,并由主管部門和行業專家,為使用頻率最高的25大類項目,設置招標投標文件的標準模板,同時固化22項廢標條件,建起政府采購項目招標文件專家論證、集體會審等9項制度。”
二、用科技深化系統建設
【宜賓市堅持科技引領,不斷深化系統建設。在有序推進電子招標投標系統建設的同時,還不斷推進平臺功能分離、互聯互通、信息共享。】
2014年8月28日,宜賓市全面建成一網三平臺,即宜賓市公共資源交易信息網、電子交易平臺、公共服務平臺、綜合監督平臺,并實現三大平臺相互獨立,職能分離、功能互補、互聯互通。
在數據對接和互聯互通方面,宜賓市也一直先試先行,2016年9月,宜賓市在四川省率先實現了同一平臺對兩種數字證書的兼容互認并上線正常運行,實現了對宜賓市外辦理的RA數字證書、CFCA數字證書的兼容互認,實現并使用電子簽章功能。10月19日,宜賓市在四川省率先實現宜賓市公共資源電子化交易平臺與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的成功對接并持續進行數據交互。
據悉,宜賓市還全力推進平臺檢測認證工作,目前,中金金融認證中心有限公司(CFCA)已對“宜賓市公共資源電子交易系統”進行“三星級”檢測,并確定已滿足交易平臺檢測合規要求。
三、以問題導向強化綜合監管
【宜賓市不斷升級完善電子交易平臺、公共服務平臺、綜合監督平臺三大平臺,切實滿足電子化交易工作需要,更好地服務各方交易主體的同時,還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強化綜合監管。】
宜賓市全力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全程監控。宜賓市于2014年就建成并成功運行電子化監督系統,切實實現招標投標監督由現場監督轉變為在線監督。同時,按照“網上全公開、網下無交易”“全程監控公共資源交易”和國家電子招標投標試點工作要求,宜賓市公共資源電子化交易綜合監督平臺于2017年3月完成了全面升級,實現了在標前、標中和標后所有招標投標環節中,分別接受監管部門、監察機構、社會公眾等全流程、全天候、全方位、“互動式”綜合監督。
宜賓市還不斷創新監管機制,探索建立政府投資建設項目集中簽約、特邀社會監督員、在線咨詢投訴、開評標現場調查評議等機制,切實強化對公共資源交易項目、公共資源交易當事人的監督管理。據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底,宜賓市共收回開評標現場評議表952份,對宜賓市公共資源交易工作評價均為好;宜賓市收到并處理回復在線咨詢729條、投訴建議1231條,有效保持了各方交易主體之間的良性互動,切實促進了公共資源電子化工作的改進和完善。
記者:李奕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