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子招投標快速發展。全過程電子招投標大大提高了公共資源的交易效率,有效節約了交易成本,同時在確保交易過程公開、公平和公正方面也發揮了巨大作用。在“互聯網+”時代,電子招投標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很多人認為,電子招投標已經成為傳統招投標行業的顛覆者。有機遇就有挑戰,電子招投標在發展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需要解決。近日,就電子招投標對傳統行業主體之一招標代理機構的影響、電子招投標未來發展面臨哪些新挑戰等相關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采購與招標網總裁、經濟學博士朱建元。
替代——招標代理機構會被電子化平臺取代?
隨著電子招投標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傳統招投標行業中原有的一些主體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沖擊和影響。比如,有招投標代理機構反映:在電子交易平臺上線后,甲方越來越不看重代理機構,認為找招標代理機構純屬是花錢走個流程,一個剛畢業的學生只要懂互聯網,就可以組織招投標代理工作,這對于招標代理機構和專業從業人員都造成沖擊。
對此,朱建元博士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說,電子招投標對于傳統招標代理行業的沖擊是最近業內大家都非常關注的議題。《招標投標法》頒布實施以后,涌現出一大批招標代理機構,這是有一定的歷史原因的。因為,《招標投標法》頒布以后,招標這種方式對于很多人,包括業主來說,是比較新的一個事物,它需要有專門的代理機構給他們進行咨詢服務。一開始這些咨詢服務的主要內容就是依據《招標投標法》設置的程序進行服務,包括從編制發布招標公告開始,隨后進行澄清、開標、評標、決標。這就形成了一大批招標代理機構是以程序服務為主的服務模式。而《招標投標法》頒布實施至今已經是第十六個年頭了,業主包括社會各界對招投標程序都已經有了很多的了解。特別是隨著電子招投標的推廣,電子招投標在這些程序方面都進行了模式化的設定,就不需要簡單的招標代理的程序服務了,這使得有一些招標代理機構有一些失落感。業主也覺得招標代理的程序化服務現在電子招投標的程序都可以替代,它的價值就不大了。這實際上是對傳統招標代理行業的一個挑戰,要求招標代理行業對于服務內容進行創新,要進行轉型。
朱建元博士認為,招標代理從本質上來說,是要給招標人解決招標采購過程中所關心的重要問題。這就要求招標代理機構要對行業了解、要對專業了解,如果純粹是程序化服務的公司,未來會被市場淘汰。對招標代理機構來說,完全可以借助電子招投標的發展進行服務升級,從而提升競爭力,甚至招標代理機構在實現電子化的采購與招投標交易服務的同時可面向未來發展,創新增值服務平臺,進行價格信息發布,建設大數據智庫,提供案例、指標、企業定額參考等,還可進一步提供專家級咨詢服務和B2B(企業與企業之間通過互聯網進行產品、服務及信息的交換)交易撮合服務。現在,很多有實力的招標代理機構開發了電子招標平臺來解決程序化服務的問題,然后拿出更多的精力來進行更加專業化、系統化的服務。比如:北京國信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國信陽光電子招投標交易平臺”的服務與傳統的招標代理服務就不是替代的關系,而是拿出更多的精力為招投標活動進行專業化的服務,為客戶帶來更大的價值。
對接——電子招投標發展的瓶頸問題
近年來,招投標電子化的趨勢勢不可擋。隨著電子招投標的推進,加之“互聯網+招標”的深入推進,電子招投標面臨著新的挑戰。對此,朱建元博士認為,對接問題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制約電子招投標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他說,招標電子化是全球化的趨勢,它不僅僅在我國,在世行、亞行包括發達國家,電子招投標這種方式已經被廣泛地采用,甚至在不發達國家都在積極推動電子采購、電子招投標。近年來,我國在電子招投標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電子招標投標辦法》頒布以后,對電子招投標的施行做了比較詳細的規定。隨著國務院《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工作方案》的實施到位,未來所有的招投標活動必須要上平臺。2013年5月1日起施行的《電子招標投標辦法》要求,電子招標投標系統根據功能的不同,分為交易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和行政監督平臺。這三個平臺組成的電子招標投標系統給全社會的招標投標活動和采購進行服務,為電子招投標發展指明了方向。按照要求,今年6月,國家的和省一級的平臺都要上線,未來大量的系統外的交易都會進入電子招投標系統內。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也開始運營,跟各個系統開始對接。電子招投標的發展形勢很好,但是也遇到一些問題,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平臺對接的問題。
朱建元博士說,電子招投標的服務體系是由“三個平臺”一起配合的一個服務體系,其中第三方交易平臺是完成招標投標交易活動的載體,也是實現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化改革的關鍵。第三方交易平臺必須和公共服務平臺、監管平臺相對接,才能使它的服務功能、招標結果更加被社會認可、被主管部門認可。現在的問題就是,公共服務平臺和第三方交易平臺的對接,其中最大的問題是,第三方交易平臺和地方的交易中心、有形市場或者公共服務平臺的對接。公共資源交易不是今天才有的,它有很長的歷史,目前大量的交易是在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里進行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隨著發展的需要建設了公共服務平臺,同時,它也有自己的交易平臺,當第三方平臺跟它對接時就會出現很多問題。特別是對接之后,各自的責、權、利怎么劃分?這方面還需要政府部門能夠明確地來進行指導。
他認為,目前的主要問題還是要解決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和第三方平臺對接的問題,如果只有政府的平臺,沒有第三方的平臺,沒有市場化的平臺對接,這個服務是不完整的,而且會嚴重制約第三方平臺的發展。現在,市場上有大量的第三方交易平臺,實際上是無法與現有的各地政府的平臺對接的,那么它的服務實際上也是不完整的。對此,大家還在觀望、等待,因為這還是一個政策導向的問題,希望政府部門能夠出臺比較明確的規定,真正使市場中的第三方交易平臺能夠形成各自專業化的能力,和政府的公共服務平臺和監管平臺對接,要明確該政府干的事兒、政府把它干好,應該市場主體做的事兒、要放手讓市場主體去做,政府部門不能越俎代庖。
未來——招投標活動形態會發生質變
關于電子招投標的發展問題,朱建元博士認為,必須摒棄“小農經濟思想”,走專業化發展的道路。
朱建元博士說,在《電子招標投標辦法》中設定了一個國家、省、市三級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有公共服務平臺,有監管平臺,有第三方交易平臺,它的對接實際上是相互交叉的。比如說,一個第三方交易平臺它可以跟國家的直接對接,它也可以跟省市去對接,不是地方的只能跟地方的接,地方的也可以跟國家的公共服務平臺對接,不像過去的行政管理體系,未來可能是相互交叉的,現在對接主要還是省一級層面上的。對接上以后就不用跑去備案、送文件,直接就可以在平臺上進行交易活動。
朱建元博士認為,未來,隨著公共資源交易的電子化,實體化的東西會越來越淡化,招投標交易活動不一定是在一個固定的場所當中,它實際上是在一個虛擬的空間當中進行,而這樣的交易活動就越來越跟《電子招標投標辦法》相融合,如果說,三類平臺能有效對接,實際上就形成了全國的一個虛擬的公共資源交易的大平臺,招標投標活動的形態就會發生很多變化。現在正是在轉變的過程中,有不同的意見、聲音是很正常的。
他說,招投標活動是矛盾的焦點,也是個利益的焦點,要解決其中的矛盾從來就不輕松,有很多阻力,特別是把它從實體轉化成虛擬空間,帶來的利益的變化會更大。現在可以叫電子招投標的陣痛期,過去的很多環節,或者說干這事兒的人在未來都不存在了,比如:搞程序化服務的人,過去活得很好,現在不行了,電子招標都解決了程序問題。所以未來,我們的第三方交易平臺絕不是說搞一個平臺它什么都能干,它一定是一個專業化的平臺。比如說,我就是做IT行業的,我對IT非常熟悉,我有這方面的人員,我有這方面的業績,我有這方面的技術骨干,和業主一談就知道業主要做什么,我怎么幫你把控價格、保證質量,更多地是做這方面的工作。第三方交易平臺未來必須要越來越符合專業化的特色,不是說,你搞個平臺從筆墨紙張到航天飛機你都能招標,必須是一個一個的專業化平臺,跟公共服務平臺對接。這些平臺未來一定是專業化的,是細化的,對于業主來說是,在移動端就可以很簡單地進行招投標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