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動向
前不久公布的《上海市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管理辦法(草案)》引發關注,在強化招標人權責的基礎上,這個辦法在許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幾年前肇始于深圳的為招標人擴權增責之舉,正在成為發展趨勢。強化招標采購方的權利和責任,確立其核心地位,在各地出臺的政策中已經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內容。
2011年,深圳開始“評定分離”嘗試,拉開了招標人擴權增責的序幕。
在政府采購領域,強化采購人主體地位和責任的努力也在積極進行。2015年施行的《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對此進行了完善,進一步強調和凸顯采購人的主體地位和責任。各地出臺的政策,也都明確和細化了采購人的主體責任。今年上半年,青海、河北等地推出的政策對此都做了重點規定。
《上海市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管理辦法(草案)》,除了借鑒深圳“評定分離”辦法,在分類監管、強化招標人權責、簡化招標流程等方面都有不小突破。
今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在今年6月30日前將經清理后擬定的本地區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制發的現行有效招標投標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目錄,通過網站向社會公布。未列入目錄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一律不得作為行政監管依據。
那么,這項工作完成情況如何呢?
我們掌握的情況,完成這項工作的不超過五個省市,它們是:北京、山東、貴州、河北。雖然給出的只是一個簡單的表格,查找起來也不太方便,但畢竟有所行動,聊勝于無。
其實,實行目錄管理只是七部門《意見》中的一項任務而已,其他任務還有建立定期清理機制、推進信息公開、完善規定審查和后評估機制等,目錄管理完成到這個程度,其他任務恐怕也不能樂觀??梢哉f,清理和規范招標投標有關規定仍然任重道遠。
在信息化的今天,觸及靈魂、觸動利益的最好手段恐怕還是公開化和信息化。借助于信息網絡和電子招投標三大平臺,既可以把清理規范招標投標規定的過程公開,也可以把清理規范的結果公開,把一切都暴露在陽光下,接受社會的監督,讓拖延、阻撓清理規范工作的做法難以得逞。
我們希望,下一次拉清單的時候,清理和規范招標投標有關規定這項工作能有一個滿意的結果。
近期,學校塑膠跑道質量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教育部網站刊登有關負責人的問答表示,教育部要求立即叫停在建和擬建的塑膠跑道的繼續施工,重新對其招標過程及相關合同進行審查,進一步明確質量與安全要求,在確保施工質量萬無一失的基礎上方可繼續施工。
1.教育部將協調國家有關專業部門和標準研制部門完善相應的標準,加快修訂過程,實行強制標準,增強標準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強制性,更加體現學生健康優先的原則。
2.協調有關監管部門加大對塑膠跑道的生產過程的監管,進一步明確教育、體育、住建、環保、衛計、工商、質監等部門的責任分工,建立多方聯動、各司其職的部門協調工作機制。防止生產過程的監管缺失,確保提交給教育部門或學校的塑膠跑道質量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要求。
3.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嚴格執行教育部的相關文件要求,與生產企業簽訂體育場地建設合同時要強調質量標準要求。在招標過程中要選有資質、有信譽且有一定規模的生產企業,把質量放在第一位,不能簡單以價格作為最主要的競爭指標。同時,要因地制宜選擇不同的場地建設方案,根據經濟條件、地理環境、氣候條件選擇不同的方案,不要將塑膠跑道作為唯一的選擇。
4.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對教育部門和學校有關人員在體育場地建設過程中,因徇私舞弊、玩忽職守等造成體育場地設施不符合質量標準甚至“有毒”的相關責任人,要堅決予以嚴肅查處,決不手軟。
二、平臺動態
5月30日,安徽省首個全流程電子化省級政府采購項目順利完成。該項目的實施,打通了從采購項目預算編制、計劃申報、任務書下達到供應商投標文件制作、報名以及開評標、中標公告發布、履約驗收、合同上傳、資金支付等電子化操作的全流程,標志著安徽省級政府采購信息化建設應用邁入新進程。
今年以來,安徽省政府采購監督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采購監管辦)精準發力推進省級政府采購改革,全力開展電子化應用的開發建設,不斷完善“財政內網+財政一體化平臺”“省政府采購網+政府采購監管平臺”“互聯網+咨詢交流服務平臺”(“三網三平臺”)的建設應用,努力實現“互聯網+政府采購+服務”的有效融合。